4月15日,德国电气、电子与信息技术委员会(DKE)执行董事会成员Florian Spiteller先生应邀在武汉大学新型电力系统与国际标准研究院作专题报告,围绕“国际标准化与全电社会愿景”进行了系统分享。VDE DKE中国首席代表洪炜先生、代表仓艳女士及武汉大学电气工程相关学科的40余位师生出席报告会,并围绕技术标准、青年参与、国际合作等话题展开深入互动。

报告伊始,Spiteller先生从“标准的定义与价值”切入,指出标准不仅是技术一致性的表达方式,更是全球协作、信任建立与创新保障的基础设施。他详细梳理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的制定流程与合格评定机制,并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了标准在电气安全、可持续发展与跨国互通中的关键作用。他强调,德国在标准化实践中始终坚持“国际优先”原则,积极推动与IEC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的协同,通过《法兰克福协议》等机制实现标准制定的国际对接。
本次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是DKE正在推进的“全电社会”(All-Electric Society)战略构想。Spiteller提出,未来的能源系统将以可再生电能为核心,实现广泛的电气化、数字化与自动化,覆盖工业、交通、建筑、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他指出:“全电社会不是幻想,而是一个可实现的系统性转型目标。它要求跨部门协同、统一语义的数据模型,以及标准体系的前瞻性引导。”在这一愿景下,DKE通过“2030承诺”计划推动相关标准的数字化转型、生命周期管理和跨行业联动。

报告中特别介绍了DKE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整体体系。通过IEC标准化任务挑战(IEC Quest)、线上“常青圆桌”会议、Bootcamp实训营、青年专家营(YP Camp)、STS奖学金计划与导师计划等项目,DKE旨在为不同阶段的青年工程师提供多样化、国际化的成长路径。“标准化工作不仅需要经验,更需要新视角。”Spiteller表示,鼓励高校师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是推动标准持续演进与创新的重要力量。

在互动环节中,武汉大学师生围绕标准化与科研结合、如何参与IEC青年项目、中德在新型电力系统标准领域的合作空间等展开热烈提问与交流。Spiteller逐一回应,并表示高度赞赏武汉大学在电气工程与标准化研究方面的积极探索。

此次报告会不仅展现了德国标准化机构在全球标准治理中的先进理念,也为国内高校深入了解国际标准化体系与参与机制提供了宝贵契机。武汉大学新型电力系统与国际标准研究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与国际标准组织的交流合作,共同参与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在全球能源与数字技术转型中的广泛应用与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