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智能水电引领未来能源变革——IEC发布《智能水电》技术与市场展望报告

更新时间:2025-03-05
A A A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近日发布《智能水电》技术与市场展望报告(Smart Hydropower: Technology and Market Outlook Paper),全面分析了全球智能水电的发展趋势、核心技术及标准化进程。报告指出,在全球迈向碳中和的进程中,智能水电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智能水电为建设零碳电力系统提供关键支撑,并推动水电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智能水电:水电产业的未来方向

面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结构转型的挑战,水电因其清洁低碳、经济可靠和调节灵活等优势,仍然是全球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新能源比例的提高,传统水电在应对电网调度需求、气候变化影响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报告提出,智能水电通过深度融合数字孪生、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等技术,实现对水电站的全面感知、实时分析、智能调度和优化运行,从而提升水电在未来零碳电力系统中的竞争力。

作为IEC市场战略局(MSB)委员和本报告的发起人,武汉大学范建斌教授表示:“智能水电的出现不仅提升了水电站的运行效率,还拓展了其在新能源消纳、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应用。未来,智能水电将成为全球水电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胡浩博士在报告编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积极参与了报告的研究工作,并为智能水电的发展提出了重要建议。他强调:“智能水电的发展,是水电行业顺应全球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通过智能化技术,我们可以优化水资源调度,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使水电在全球能源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全球智能水电发展趋势

报告分析了不同地区的水电发展现状。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地区主要面临水电站现代化升级的问题,而拉美、东南亚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正处于水电快速发展期。智能水电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这些国家提高水电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水电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作用。

随着水电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深度融合,智能水电在多能互补、储能调度中的作用愈发突出。中国的龙羊峡水光互补项目、雅砻江流域的水风光互补基地,均是智能水电在新能源消纳与调度优化方面的成功案例。胡浩博士表示:“智能水电不仅仅是水电站的升级,更是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智能化调度,我们可以提高水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协同效率,使电网运行更加稳定和经济。”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推动

报告还总结了智能水电的关键技术领域,包括:

  • 智能监测与数据分析:利用传感器和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水电站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 数字孪生技术:建立水电站的虚拟模型,实现设备状态预测、远程运维和优化调度;

  • 水资源优化调度:结合气象预测、流域水文数据和电网需求,优化水资源调度,提高水电的综合利用效率;

  • 生态环境保护:智能调节生态流量、优化鱼类通道设计,减少水电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IEC市场战略局秘书长彼得·J·兰克托特(Peter J. Lanctot)表示:“标准化对于智能水电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全球尚未形成统一的智能水电技术标准,IEC将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推动全球智能水电的协调发展。”

智能水电助力可持续发展

报告强调,智能水电技术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高度契合,特别是在清洁能源供应、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优化利用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智能水电不仅能够提升全球水电站的运行效率,还能减少碳排放,为全球低碳能源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智能水电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不仅推动水电产业升级,也将促进全球清洁能源的协同发展。IEC预计,全球水电站将在未来十年内加速向智能化方向升级,为各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据悉,自2022年在IEC牵头发布《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零碳电力系统》白皮书以来,我院范建斌教授在这一框架下,先后主持完成了《多源固废能源化:固废耦合发电系统》、《多能智慧耦合能源系统》、《未来电网智能传感》和《新兴光伏材料与技术》等多项技术市场展望报告,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贡献了更多“中国方案”。

上一篇:电力行业高压试验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八届换届大会暨2024年年会在武汉大学新标院成功举办

下一篇:全球光伏市场迎来变革,钙钛矿等新兴光伏技术或成主流——IEC发布《新兴光伏材料与技术》社会及技术趋势报告